首 页 关于企业 公司荣誉 产品类别 目的类别 新闻中心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
商品类别
环境产品
空调产品
电工产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新风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1新风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一些西方国家就出现了“室内空气质量(IAQ)”的说法。当时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建筑物的气密性大大提高,由此带来室内通风率不足,致使室内空气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一些人出现头痛、干咳、皮肤干燥发痒、头晕恶心、注意力难以集中和对气味敏感等症状,这一被称为“致病建筑综合症”的状况在很多国家都有发生,各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有着惨痛的教训。这使得人们开始深入研究和探讨室内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污染物及其来源以及可行的解决途径等。
世界卫生组织对“建筑物综合症”的表现形式做了以下定义:
一.眼睛、尤其是角膜、鼻黏膜及喉黏膜有刺激症状;
二.嘴唇等黏膜干燥;
三.皮肤经常生红斑、寻麻疹、湿疹等;
四.容易疲劳;
五.容易引起头痛和呼吸道感染症状;
六.经常有胸闷、窒息样的感觉;
七.经常产生原因不明的过敏症;
八.经常有眩晕、恶心、呕吐等感觉等。
要改善室内空气污染,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室内空气的流通。加快室内污染空气的排出,加速室外新鲜空气的注入。来看看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做到这些?首先想到的就是开窗通风。但是,这一最直接最原始的通风排气方法显然是不可取且弊端重重的。开窗通风风向气流盲目,混乱的气流可能把卫生间和厨房的异味带入客厅以及卧室,并夹带大量尘埃,在影响室内清洁卫生的同时也无法避免噪音污染;另外就是在使用冷热源设施时会造成能源浪费,这在讲究能源节约的现代社会显然是不可取的。我们还可以使用换气扇。但是传统的换气扇虽然瞬时的排风量大,可无法连续排除室内的异味,时开时关的工作状态不能持续通风换气,且在无新风导入口时,排风阻力增大,效果大打折扣。另外,传统的换气扇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噪音问题会不断加重,且机器本身易损坏,后续维修费用成本高。还有人会想到空气清洁芳香剂。但是这就好比“掩耳铃”——喷射了空气清洁芳香剂后,相当于与原来浑浊的室内空气混合后添上“伪装”,麻痹嗅觉,若使用了劣质产品后室内空气质量更为下降,造成二次污染。再有就是前几年比较流行的负离子发生器或空气净化设备。可是,使用负离子发生器运行时产生的负离子很容易被正电荷中和,所以净化作用很有限,只能对原有的室内空气进行处理,随着室内空气污染度的增高,其处理能力也逐渐下降。另外,空气净化设备能吸附部分灰尘等有害物质,但没有吸附气体中有害物质并反复处理空气的能力。那么小型的家用中央空调呢?它虽然带回风口但是无法同室外空气充分交换,因为没有排风,故此新风在正压区域难以送入,虽然略带新风但不能彻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污浊空气无法迅速排出室外。因此我们就必须有一种新的通风换气的形式来改善人们迫在眉睫的健康忧患。于是,在经济、科技发达又注重生活品质的欧洲就出现了住宅微循环空气置换系统,简称VMC,也就是通称的新风系统。它是持续而且能控制通风路径的通风方式,通过性能良好的风机和气流控制系统,使新风的更换完全得到控制,这种技术对室内温度的影响甚微。在不开窗的前提下全天24小时持续不断地将室内污浊空气及时排出,同时引入室外新鲜空气,并有效控制风量大小。在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地区,在讲究室内生活品质和能源节约的国家,VMC存在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了。70年代VMC引进法国,90%以上的新建住宅中装有VMC系统。2000年,整个欧盟国家VMC已成为法规。由此可见,新风系统就是克敌制胜,缓解人门健康危机的一大法宝。它为人们营造健康良好的室内高品质生活环境,打造健康、节能住宅!
2我国当今新风现状与趋势
新风换气系统
2.1 新风换气系统工作原理
  新风的传输方式采用置制换式,而非空调气体的内循环原理和新旧气体混合的不健康做法,户外的新鲜空气会自动吸入室内,通过安装在卧室、室厅或起居室窗户上的新风口进入室内时,会自动除尘和过滤。同时,再由对应的室内管路与数个功能房间内的排风口相连,形成的循环系统将带走室内废气,集中在排风口“呼出”,而排出的废气不再做循环使用,新旧风形良好的循环。而且,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和再利用,排走的空气都会被做热回收,而回收率达到80以上,作为新的能源。
2.2 利用新风换气系统处理通风死角
影响居室通风效果的除了整体的建筑形式(板、塔)外,楼体摆放的位置也应该有科学依据。正如城市下风向地区大气污染不容易消散一样,社区也存在通风死角。居住在此区域的居民,即使开窗也不能形成空气有效流通,或者不能补充高质量新风。建工•未来城通过计算机模拟图,科学计算出楼体的位置和外形,缓解冬季北风压力,不形成社区通风死角,从而使室外污染物尽快消散,形成高质量的室外“新风”。
采用中央新风系统,一方面可以确保新风,又避免采暖期间新风量过大造成的能源浪费,同时可以避免业主过分的节约,比如说夜间开空调,把窗户所有都密闭,导致新风量不够带来的危害。
我国现阶段新风正走着欧洲七八十年代的发展道路,属于康居住宅非强制性的项目,欧洲国家的新风行业也是从非强制走向了现在的强制性,这也是国内新风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为和国际大环境接轨,新风也必将成为我国强制性的行业。
3室内空气品质的概念
IAQ是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的英文缩写,在近二十年中,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现代建筑物中的人们常表现出一些越来越严重的病态反应,近些年来,有些专家学者建议将人们对室内气味产生的不满也纳入到病态建筑综合症中。大量调查分析表明,人们约有80%的时间都在室 内度过,室内空气品质不佳是引起病态建筑综合症的主要因素。
P.O.Fanger教授在1989年给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是:所谓品质就是反映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如人们满意就是高品质,不满意就是低品质。室内空气品质不同于室内污染,最初关于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是指一系列污染物浓度指标,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单个的污染物浓度指标不能准确的反映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污染物浓度低的室内人们仍然感觉到很难受,因此室内空气品质的好坏还与居住者的主观感受、心理和生理条件紧密相关。
当前,IAQ评价一般采用量化监测和主观调查结合的手段进行。其中的量化监测是指直接测量室内污染物浓度来客观了解、评价IAQ,而主观评价则是指利用人的感觉器官进行描述与评判工作。主观评价的依据是人类的感觉系统(主要是嗅觉)对室内空气的满意程度。推崇这种评价系统的代表人物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P. O. Fanger教授,他在 ’89室内空气品质讨论会上提出:品质反映了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如果人们对空气满意,就是高品质;反之,就是低品质。他还提出了利用可感觉的空气品质(Perceived Air Quality)概念来评判IAQ的好坏。英国的CIBSE(Charter Institute of Building Service Engineers)认为:如果室内少于50%的人能察觉到任何气味,少于20%的人感觉不舒服,少于10%的人感觉到黏膜刺激,并且少于5%的人在不足2%的时间内感到烦躁,此时认为IAQ是可接受的。这两种定义的共同点是都将IAQ评价完全变成了人们的主观感受。但人的感觉往往受环境、感情、利益等方面影响, 这会使主观评价出现倾向性。
客观评价的依据是人们受到的影响跟各种污染物浓度、种类、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利用了空气年龄(Air Age)、换气效率(Air Exchange Efficiency)、通风效能系数(Ventilation Effectiveness)等概念和方法。由于室内往往是低浓度污染,这些污染物长期作用时对人体的危害还不太清楚,它们影响人体舒适与健康的域值和剂量也不清楚。大量的测试数据表明,室内这些长期低浓度的污染即使在IAQ状况恶化、室内人员抱怨频繁时也很少有超标的。另外, 室内有成千上万种空气污染物同时作用于人体, 选用哪些污染物作为客观评价的标准还需进行大量的研究。所以IAQ的客观评价有其局限性人们的反应跟其个体特征密切相关,即使在相同的室内环境中,人们也会因所处的精神状态、工作压力、性别等因素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对IAQ的评价必须将上述各种主观因素考虑在内。ASHRAE 62-1989R中对IAQ的描述相对于其他定义,最明显的变化是它涵盖了客观指标和人的主观感受两个方面的内容,相对比较科学和全面。例如,CIBSE便指出自己跟舒适相关的上述定义中,没有考虑诸如电磁波等无异味、但可能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这类物质。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多数组织和学者对ASHRAE62-1989R中两类定义的认同
4健康住宅的国际国内的标准
健康住宅”行动宣言(代序)
人类居住健康问题的挑战引起了全世界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追求拥有健康的人居环境。今天的住宅建设要确保居住者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社会的和人文的,近期的和长期的多层次的健康。地球环境哺育了人类,环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我们应尽力制止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的破坏。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让我们享受了当代文明,同时又使我们容易忽视大自然赐于人类的阳光、空气和水。过分依赖于现代科技的生活方式,又容易削弱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亲密关系。回归自然,亲和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当今人类共同的心声。
 
与人居环境和居住生活行为有着或多或少、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疾病困扰着我们,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我们有责任呼吁人们制止建造活动中的装修病、空调病、肥胖病、呼吸病等疾病的频频发生。城市,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空间的功能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不再是人与自然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乐园。居住条件恶化、环境污染、人际关系冷漠等“城市病” 到处蔓延。 遏制“城市病”,改善城市功能,使城市朝着人居健康目标发展,是我们今天的历史责任。健康住宅与人居健康工程将围绕人们居住环境与人类健康的相关问题,综合地制定相应对策和解决方法,以实现人类居住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健康住宅与人居健康工程的开发商、厂商、建筑师、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将以居住与健康的新价值观为目标,积极促进健康住宅建设事业的发展,共同建设健康、安全、舒适的环保型人居环境。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健康住宅”标准
(1)尽可能不使用有毒的建筑装饰材料修房屋,如含高挥发性有机物、甲醛、放射性的材料
(2)室内二氧化碳尝试低于0.10%,粉尘浓度低于0.15mg/m3;
(3)室内气温保持在16℃—28℃,温度全年保持在30%—80%;
(4)噪音级小于50dB(分贝);
(5)一天的日照要确保在3小时以上;
(6)有足够亮度的照明设备,有良好的换气设备;
(7)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并确保私密性;
(8)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9)住宅要便于护理老人和残疾人
 
  4.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参数 单位 标准值 备注
二氧化硫 ㎎/m3 ≤0.50 1h平均值
二氧化氮 ㎎/m3 ≤0.24 1h平均值
一氧化碳 ㎎/m3 ≤10 1h平均值
二氧化碳 % ≤0.10 日平均值
氨 ㎎/m3 ≤0.20 1h平均值
臭氧 ㎎/m3 ≤0.16 1h平均值
甲醛 ㎎/m3 ≤0.10 1h平均值
苯 ㎎/m3 ≤0.11 1h平均值
甲苯 ㎎/m3 ≤0.20 1h平均值
二甲苯 ng/m3 ≤0.20 1h平均值
苯并[a]芘 ㎎/m3 ≤1.0 日平均值
可吸入颗粒物 ㎎/m3 ≤0.15 日平均值
总挥发性有机物 ㎎/m3 ≤0.60 8h平均值
氡 Bq/m3 ≤400 年平均值
4.2 居室通风换气 居住空间应能自然通风,尤应注意其在凹口部位的通风问题。采暖制冷期间,在外窗密闭的情况下宜有可以调节的换气装置,补充新鲜空气,并预防和控制生物、化学、放射性等有害物的污染。室内新风量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量标准
参数 单位 标准值
新风量 m3/h•人 ≥30
换气次数 次/h 1
4.3厨卫通风换气 厨房、卫生间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减少和控制空气污染。组织好进、出风口及气流走向,采用全面或局部换气设施,防止公共排风道烟气倒灌、串气和串味。公共排风道出口宜设置排风设备。设在建筑物凹口部位的厨卫外窗,凹口部位应处于负压区以保证通风的可靠性。厨房、卫生间通风换气尚是一个薄弱环节,应积极开展研究,提出通风换气标准和气流组织方式。厨卫公共排风道的功能是排放浊气。从目前情况看,公共排风道尚存在一定的问题。无论是子母风道还是单独风道,其设计原理均以热压通风为基础,风道内呈负压状态。由于抽油烟机和排风扇大多数都是由住户装设,一旦运行,将改变风道的空气动力特性,由负压状态变为正压状态,导致:⑴同时使用时,离屋面出风口较远的厨卫排风不畅;⑵个别使用时,排风可能会通过公共排风道进入未开排风扇的厨卫(排风扇上的止回阀无法做到完全密闭);⑶如果个别厨卫未装排风扇,则串风的情况更严重。因此,有必要通过装置排风设备(如在屋顶设置)使公共排风道内仍维持负压,以防止由于串风带来的病菌传播。厨房等浊气的排放,应注意排风口不能靠近住户外窗,避免浊气倒灌,且与室外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
4.4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标准
参数 单位 标准值 备注
温度 ℃ 24-28 夏季制冷
18-22 冬季采暖
相对湿度 % ≤70 夏季制冷
≥30 冬季采暖
 
5民用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的探讨
IAQ的影响因素
室内的污染源大致有五类:一是颗粒污染物,包括来源于各种居室用品或生物体的尘埃、短纤维和毛发等;二是建筑装饰材料、涂料和家用化学品释放的VOCs(有机挥发化合物),如甲醛、苯、氯化烃等;三是生物类污染物,包括来自于腐败物和宠物的代谢产物的细菌、霉菌、病毒,它们会使抵抗力弱的人染病,此外花粉和尘螨会引发过敏体质人群的过敏反应;四是氡及其衰减子体,放射性物质,它能直接诱发癌症,它的来源是砖头材料、土壤等;五是人体自身污染,包括身体散发的异味以及少数病患者出入公共场所,通过空气交叉传染。这些污染源将不同程度地对IAQ产生不良影响。
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
影响IAQ的因素很多。 20世纪90年代初,对加拿大、美国、西欧、南美85栋建筑IAQ差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引起IAQ差的所有原因中,通风不足排在第一位,占57%,其次是室内污染源增多,下面具体分析。
1、在现代建筑中,由于空调的广泛使用以及为了节能,房屋的密闭性越来越高。80年代中期,环保部门曾做过实地测试,在五、六十年代的简易木板房里,其自然换气次数为4次/h,而现代的高楼大厦里,其自然换气次数已下降到四小时一次(换气次数应在3-6次/h)。
2. 另一方面,随着建筑装饰热的持续升温以及许多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室内空气的污染在急剧增加。室内污染物主要表现在:
  a. 部分石材中所含有的放射性元素如氡、水泥固化剂中含有毒气体如:氨胶合板及油漆等含有的甲醛、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b. 燃烧产物:主要有CO、CO2、硫化物,铅及香烟烟雾(尼古丁、烟碱)。
  c. 人体的新陈代谢及生活废弃物,人体呼吸不断消耗氧气并不断呼出CO2,有资料表明,人每小时大约要呼出25m3的CO2这就使得室内的氧含量下降,CO2浓度升高。人体的消化道及腺体,也可以排出大量的污染物如:口腔异味、汗液等,人们的日常活动的空气污如化妆和灭虫等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d. 电器污染:各种办公家电也会造成室内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电磁场辐射、复印机等释放出的臭氧。
e. 室外污染物:主要有浮颗粒物,如:粉尘、纤维、棉絮等,还有CO及部分硫化物
综合以上五方面的分析,室内空气中污染物主要有:氨、甲醛、苯、CO2、CO、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尼古丁、烟碱、硫化物、氯化物(氯仿、氯甲烷、氯乙烯等),臭氧及悬浮颗粒。这些有毒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严重危害人物的健康
3. 现代社会的特点是快节奏和高效率,人们的户外活动时间越来越少,有关资料表明,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人们在室内的停留时间高达全天的93%以上,而我国的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统计结果是占全天的85%以上。
4. 纵观上述的三个方面,室内的密闭性增加及自然换气次数大幅度降低,室内污染从种类到含量的大幅度增加,而人们在室内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所以导致室内空气品质十分恶劣,室内空气污染状况远比室外严重的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随着人们对讲究生活质量程度的提高,室内舒适及空气品质已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
5. 长期生活、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感到胸闷、恶心、四肢乏力,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此类因空调新风不足导致的疾病定名为“病态建筑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俗称“空调病”。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污染物会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泡,造成人的免疫系统障碍,已经证实,这些气态污染物是造成肺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及肺癌的主要原因。有毒气体会造成人的造血机能障碍。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召开的首届全国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学术研讨会透露:目前发展中国家中有近200万例超额死亡可能由室内空气污染所致,全球约4%的疾病负担与此相关;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数可达11.1万人,超额门诊数可达22万人次,超额急诊数可达430万人次,仅1995年我国因室内污染健康危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即高达107亿美元。2003年SARS的肆虐、当前世界范围禽流感的流行也都和室内通风不畅有关。从室内空气品质的角度来说,进行置换式通风换气是最有效的手段。
上一个:住宅新风系统的特点
下一个:近一半人处于室内污染 现代人进入第三污染时期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产品类别   -   目的类别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成功案例   -   技术支持
BACK TOP